学点知识 这些你熟知的逃生技巧有很大的可能性是错的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学点知识 这些你熟知的逃生技巧有很大的可能性是错的

2023-12-23 11:44:34 新闻中心

  常常看到新闻媒体上有一些画面和图片,在有人溺水后用倒立控水的方式去施救。

  我们在做安全教育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不少的老师认为倒立控水是对的,民间的办法里更不可思议的是对溺水者掐人中施救的。

  倒立控水真的有效吗?有用这样的方式救活过孩子的案例吗?有什么科学原理吗?为什么能在民间流传开来?

  2013 年雅安芦山地震后,我一直在雅安市益联减灾服务中心从事安全教育工作,从始至终坚持「安全教育不能教错的知识。」对于有争议的地方,我们要自己找资料,查数据,拜访专业技术人员,自己要先搞清楚。

  简单来讲,溺水死亡的原因是缺氧窒息,呼吸停止,心跳停止。而不是简单的肺里进了水。

  这个施救案例里面能够正常的看到使用心肺复苏把一个溺水者施救成功后,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没有排出任何的水。

  退一步说,即使溺水者肺部进水,对于心肺功能停止这样的一种情况,倒立控水没办法恢复他最需要的呼吸和心跳。

  那为什么有控水把人救活的案例呢?通过查询了案例和资料,发现这样的一种情况能「成功」是因为溺水者的心肺功能没有完全停止,只是呛水昏迷,被倒立控水之后,恢复知觉而已。对于心肺功能已经停止的情况倒立控水是无效的。

  我们在访问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科吴医生时告诉我们,大部分的溺水者能送到医院时都是在溺水后 20-30 分钟以后,而溺水的黄金救助时间是 5 分钟。所以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溺水急救样本非常少,每年只有 1-2 例。

  关于溺水施救,被证明最有效做法是实施心肺复苏,而且要及时。吴医生还告诉我们,也有不少人对溺水者实施了心肺复苏,但于事无补,其原因是心肺复苏质量不高,如按压太浅。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人能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那么溺水者就越有可能得到及时的救助。

  除了学习心肺复苏以外,世界卫生组织在 2014 年发布的《全球溺水报告》中提及有以下办法能减少溺水对我们的威胁:利用防护栏减少暴露水域的危险;加强儿童有效看管;协助儿童掌握基本游泳技能和安全技巧;穿戴水上漂浮(救生)装备等等。

  无论如何,一旦溺水后情况就会非常危急。针对儿童的预防溺水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其明白溺水危险的原因,提前防备。帮他们识别危险的地方,认知危险的行为。

  图为南昌益心益意公益服务中心提供,-儿童平安小课堂项目「识别身边的溺水风险点」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是「浓烟」。我们一般人想到浓烟的时候,可能第一反应是是呛鼻子。而在真实的火灾中,浓烟比火本身要厉害多了。

  美国应急联邦署(FEMA)根据调研总结出火灾有几个最为致命的特点:高温、有毒、蔓延速度快以及视线被遮挡,浓烟占了其中三个。

  浓烟层的温度能达到 700 度甚至更高,而我们人的身体在 150 度时基本就不能动弹了,而且会失去意识;浓烟中还携带有毒气体,最主要的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到达3%时,吸上几口就能致人死亡。

  在火灾中逝去的人中,有很多是在浓烟中窒息或中毒之后被烧死的。这些对于未经历过火灾的人来说,是很难体会到的。

  「2015 年 6 月 25 日郑州市西关虎屯小区底层电表箱起火,火灾共造成 15 人死亡,2 人受伤。火场勘察发现,起火点在一楼,二楼无显著的过火痕迹。但是除一人跑出楼道外,发现死者的死亡位置都是在楼梯间,而且这些死者多数是居住 7 楼的住户。」

  「2015 年 1 月,台州起有一起在电动车车棚发生的火灾中,迎着烟气向楼下冲,其中 8 人还没跑出居民楼就倒在途中,不幸遇难。」

  这两个案例中有各共同特点是,浓烟往上,人往下走。逃生者都低估了浓烟的厉害。

  所以,我们面对的是这样的浓烟,湿毛巾和捂口鼻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吗?湿毛巾作用很有限,挡不住浓烟中的一氧化碳,也挡不住浓烟中的高温。如果湿毛巾能挡得住一氧化碳,就意味也隔绝了空气。

  综上,浓烟是不能被随便「穿越」的。人暴露在浓烟中的时间越长就越危险。我们说「大火快逃」、「浓烟关门」这些根本原则,都是为了避开浓烟的锋芒。也正因为如此,在一些公共场合甚至在酒店房间里,大家能看到防毒面罩是一种很重要的火灾防备工具。

  在上述提到的 2015 年 1 月台州火灾案中,「四楼的杨女士发现火灾便叫醒丈夫,准备和女儿一起下楼逃生。女儿告诉父母楼道被烟气封锁时应该留在家里避险待援,不能下楼逃生。于是他们把门缝用衣服堵住。父亲几次想跳窗逃生,也被女儿阻止了,最后他们幸存下来了。」

  在面临任何灾害和危险的时候,其实没有绝对正确的、能保证挽救生命的技能。首先还要了解灾害能伤害到我们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情形,灵活应变。

  2004 年,宣传地震「生命三角求生法」的说法开始在网络上流传。这个说法来自 Doug Copp,他的核心观点是:「传统的『蹲下、掩护、抓牢』是杀人的方法,垮塌的楼层结构会压坏避难用的桌子或者床,只有躲在三角区才能活命。」在汶川地震之后地震活命三角区的说法开始流传于中国网络,有经久不衰的传播效应。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传播效应,是因为 Doug Copp 在土耳其做了一个实验:

  在将 20 具人的模型分别放置于一座楼内的桌子底下和旁边,接着炸毁了那座楼房。现场清理报告说明,桌子底下的10具模型均被掉下的房顶「砸死」,而旁边 10 具则全数「生还」。

  实验 + 纪录片 + 「美国国际搜救队队长」的名头,让「生命三角区」的说法每每在地震发生之后都形成一波又一波热潮。

  但与此同时,美国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出来辟谣。在国内 2011 年时,科学松鼠会也站出来对生命三角区进行辟谣。

  地震不会直接震死人,而是通过建筑来伤人的。我们在汶川地震幸存者调研和采访中发现,不少地震中受伤的幸存者在震后 2 个月内都对房屋建筑都有恐惧感。

  地震对房屋建筑主要形成两种危险,一种是结构性危险,如房屋倒塌,下陷;另外一种是非结构性危险,如破碎的玻璃、会移动的家具、会坠落和倾倒的物品。

  我们先来看看非结构危险的这种情形,以下这个是 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的人员受伤原因的分析数据。

  可以看到家具倾倒、落物砸伤和玻璃划伤这三种造成的人员受伤或死亡是最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大家都认为一个柜子下面是活命三角区,可是没有固定好,经剧烈摇晃后柜子倒下来了,请问这时三角区在哪里?房间里面到处都是破碎的玻璃,会移动的电视和桌子板凳,三角区有用吗?

  那三角区对于结构性风险应该有效了吧?观察地震造成的废墟,我们大家可以发现在一些位置上确实存在类似的三角空间。科学松鼠会已经做了一个描述:「地质学家和抗震工程学家告诉我们,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有几率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和房顶M形向下弯折几种。」

  而在 Doug Copp 的实验是「将炸药置于承重柱内部,爆破时柱子一折房顶就会像一张大饼一样平塌来」。但真正的地震给房子造成的破坏却并非如此。

  就像经济学家说「泡沫只有破灭了之后你才能说它是泡沫」,我们也可以说「生命三角区只有在地震形成了之后,才叫生命三角区。」因为我们在短短的几十秒中实在无法预先知道房屋在地震中的受力情况和倒塌方向。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防震减灾工作其实是依靠预防,形象地说就是:「把地下搞清楚,把地上搞结实」。

  「地下搞清楚」就是要探明地下活断层的分布,避开活断层;「地上搞结实」就是要把房子盖结实,把家具固定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女子坐高铁手提包被偷 因内有父亲遗物失声痛哭 民警破案后嫌疑人居然也哭了

  穿中国产鞋后不败 约基奇17中12砍31+11+7+3+2 吃大帽后爆发

  和老领导内斗相互举报,受贿8373万余元,“老虎”刘宏武一审获刑15年

  9.4分,全场MVP!23岁世界冠军神了:2射1传比肩梅西,1年连夺6冠